站五小学和儿时的同学
作者:叶在飞 日期:2012-12-17 23:02:03
记忆中的站前街道旁,一个平凡的小巷和一座普通的五层小楼。一抹艳阳,泻下一缕多彩的霞光。
那座普通的五层小楼就是我的母校小学。记得1989年的春天,妈妈带我到站五小学的校门口,隔着铁门望着学校的教学楼和操场,看见下课铃响跑出来玩耍的同学,妈妈告诉我以后要在这里上学了。
从1989年我到这里读学前班、到1995年小学毕业,6年多的时间,这座小楼记录了我从孩提到青春的时光。无论是书声琅琅的课堂,还是欢闹沸腾的操场,每年假期的小发明小制作、当“护校”生、故事大赛、鼓号队、大队会、中队会、数学竞赛……太多记忆,那个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先进的记录方式,照片寥寥无几,但也幸好,这些片段都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。
在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,这座学校已经不存在了。但那座五层小楼依然是从前的样子——宛如是一位慈祥的老者,倾诉着成长和回忆。
站五小学现在变成了教师进修学校,教室还保留着从前的样子,不一样的是那时候墙上还写着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的标语,以及挂着毛主席和马、恩、列、斯的头像。
记得是三年级的时候吧,走廊里蹲满了玩“抓子儿”(抓嘎拉哈)的同学。突然想到很多儿时东北小孩的游戏,跳皮筋、跳绳、踢毽、打口袋,还有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打“螺旋”、打“墙”、打“野”口袋、“传染病”,都是东北儿时游戏的专有名词,想必会有很多人听不懂了。
二楼是小学操场的主席台,也是每周升国旗的地方。还记得第一次当升旗手时激动的心情,我也曾无数次的站在这个台子上给全校的同学们讲故事。
小学毕业后,我家搬离了这座城市,加之初中、高中一直忙于考学,从此失去了与小学同学们的联系。在那时,通讯工具还比较单一,甚至还没能家家安装电话,更别说电脑或者手机等通信工具了。我曾经很为之痛苦,一下子失去了多年一起成长的伙伴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了。即使若干年后重逢,他们还会记得我吗?
有时候会回想起同学们,曾经坐在同一个教室里,如今想必天各一方了吧,现在会是什么样子?网络真是个好东西,很多近20年没有音讯的同学,竟一个个地在网上取得了联系。我们班建了群,大家回忆着小时候的事情,互相询问着近况,还约定着未来什么时间可以聚会。
在11月的深秋,我和赵同学、田同学夫妇率先在北京小聚了。阔别17年了,大家还是那么亲切,从儿时聊到现在,几个小时里聊了二十多年的故事。1993年的合影中我和赵同学就挨着,到现在已经20年了,真是个强烈的对比。
12月份在上海出差,顺便拜见了李同学。李同学自小是本班第一高,学习也非常好,记得六年级时我们还曾一起代表学校参加数学竞赛,没想到现在我居然比他还高一点。李同学与我聊得很开心,最后一路送我到虹桥火车站,一种默默的同学情很让我感动。
期待着组织一次全班聚会吧,不知道能回来多少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