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世博会
作者:叶在飞 日期:2010-08-09 22:47:15
近来在上海居住数日,世博盛会当然不会错过。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,总投资额、参观人数均为历届之最。上海世博会更突出的特点就是人山人海,沙特、日本、英国、德国等大馆排队都在几个小时以上方可进入,多者甚至排队达8小时。于是我选择晚上人流相对少些时来到世博园,连续几晚,有计划、有选择的参观了一些展馆。
世博广场上的各色旗帜,上海世博会共有190个国家、56个国际组织参展
“丝路宝船”—— 沙特馆的建设资金超过10亿元,堪称世博会最难进入的展馆。沙特馆白天排队达8小时、晚上也在4、5个小时以上,想必一定物有所值。我只在门口拍了拍照,几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看其它更多的展馆。
日本馆,其设计理念是会呼吸的紫蚕,晚上8点了,排队仍需3小时方可进入,这架势与沙特馆不分伯仲了。
中国馆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米,其设计风格传承了中国建筑的传统元素,斗拱层层出挑,以当代技术表现传统建筑的唯美。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的馆舍,所以可以安排在世博会结束后人流较少时参观。
荷兰馆设计构想是一条“快乐街”,立体化的街道两侧是26座小屋形成的微型展馆,参观者沿街可以体验荷兰的风土文化和科技创新。
在荷兰馆看英国馆,展馆广场内有很多在休憩、体验的游客。英国馆的设计理念是“种子圣殿”,堪称世博园中的标志性建筑。英国馆的远处是黄浦江、对岸就是浦西了。
西班牙馆是一个复古而创新的“藤条篮子”。展馆外墙由藤条装饰,内部通过钢结构支撑,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。阳光可透过藤条缝隙,洒落在展馆内部。这是西班牙参加历届世博会所建最大的场馆。
亚洲国家往往随行而来的本国工作人员较多,照片中阿曼馆(其全称应为阿曼苏丹国)的工作人员在展示他们的生活工具和器物。
以色列国家馆的主题为“创新让生活更美好”,展示了犹太人五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及文化遗产,并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表现以色列从“创造到创新”的发展过程。“光之厅”内每位游客分坐在光影屏幕前,观看及了解犹太人文、历史、科技。二战时期,大批犹太人曾在我国的上海和东北生活。
捷克馆内在展示由捷克人发明的“纳米蜘蛛”,其实就是一台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机,用以生产纳米纺织物。纳米纺织品可比人类的发丝细小1000倍。这项技术在世界为广泛应用,而这绝对是捷克先进科技实力的证明。
即使暮色将近,世博园里依旧人山人海
东欧风情——在捷克馆里留个影吧
参观世博会最终留下的除了回味和记忆,还有一本“世博护照”,所去的场馆都留下印章。数了一下,一共72个。因为还有部分无章的场馆,所以实际参观的展馆应该比这个数字要多。
等世博会结束的,有时间再回上海看看中国馆吧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