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江与庐山
作者:叶在飞 日期:2012-11-03 15:39:42
九江,位于长江南岸、江西省的最北端,素有“江西北大门”之称。从秦代时即在此设九江郡,古时曾用过“柴桑”、“江州”、“浔阳”等名称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中有“江州司马青衫湿”的诗句,正是在唐元和十年后,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所作。
白居易曾在九江就任三年,这一次贬官给了他沉重的打击,也因而成就了他在此创作出《琵琶行》、《望江州》等悲情满怀的诗作。其实,九江在中国文坛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这里不但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、北宋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的黄庭坚的故里,宋代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的白鹿洞书院也设立于此。九江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秀美的自然疯狂,成为历代“诗坛巨擘,文章巨公”们平生游历的必经之处,李白、韦应物、白居易、苏轼、陆游、朱熹、杨万里、唐寅等数十位文豪都曾在此放歌山水、抒发情怀。
长江在九江的一段被称作浔阳江。驻足江畔、秋风袭来,不由得让人触景生情、联想起白居易“浔阳江头夜送客,枫叶荻花秋瑟瑟”的千古佳句。
唐代贞元年间,大诗人韦应物任江州刺史时曾有“始罢永阳守,复卧浔阳楼”的诗句,这是关于浔阳楼最早的文字记录。白居易也曾在《题浔阳楼》中描写过浔阳楼周边的景色。而真正使浔阳楼名闻天下的,则是因古典名著《水浒传》中宋江在楼中题反诗、李逵在此劫法场的故事。
九江甘棠湖中的烟水楼,相传曾是三国周郎的点将台。唐代江州司马白居易曾在湖中修建亭台,取名“浸月亭”;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学时,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,取名“烟水亭”;后来两亭年久皆毁,如今的烟水亭为明代始建。
庐山位于九江市区南侧、鄱阳湖西岸,自古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,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题诗咏叹。据说从司马迁“南登庐山”开始,共有1500余位诗文名家登临庐山,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,庐山也因此成为“文化名山”。其中较为著名的诗句:白居易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”,李白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,北宋苏轼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的千古名篇都是在游览庐山时所创作,毛主席也曾作《七律·登庐山》一诗,以“一山飞峙大江边,跃上葱茏四百旋”来形容庐山的雄伟。
庐山以雄、奇、险、秀闻名于世,素有“匡庐奇秀甲天下”之美誉,所以才吸引来如此之多的文人墨客。庐山中的景点很多,需要在山上住上几日才能从容地游遍五老峰、仙人洞、三叠泉、含鄱口等十几处景点。由于在当地逗留时间较短,加之对爬山并不热衷,只登临了五老峰等几处名胜,便在天黑前赶下山了。因此也没能多花些时间好好拍一些照片,更好地记录下这里的奇秀之美,这也算是庐山之行的一大遗憾吧。




